增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嗎?增肌和減脂的差別是什麼?最有效的增肌減脂飲食方法|夏天增肌減脂完整指南

為什麼夏天是進行增肌減脂的最佳時機?

氣溫升高、基礎代謝提升、流汗變多,讓夏天成為許多人執行減脂與雕塑線條的高峰期。不過,僅靠節食或做大量有氧並不足夠,也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反而影響體態美觀與身體健康。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

  • 增肌減脂能否同時進行?
  • 增肌與減脂的關鍵差異
  • 最有效率的運動安排
  • 實用且可持續的飲食策略
  • 常見誤區與改善建議

增肌與減脂的差別是什麼?

雖然「增肌」和「減脂」常常被一起提到,但這兩個目標在營養策略、訓練重點與身體代謝需求上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1. 目標不同

  • 增肌(Muscle Gain):目的是增加肌肉量,提升身體力量與線條感。通常需要熱量盈餘,也就是吃得比日常所需多一些,為肌肉生長提供足夠的能量與蛋白質。
  • 減脂(Fat Loss):目的是降低體脂肪比例,讓肌肉線條更明顯。需要熱量赤字,也就是吃得比日常所需少,讓身體動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2. 飲食策略不同

  • 增肌飲食:高蛋白+適度碳水+微幅熱量盈餘。重視「吃得夠」,特別是蛋白質與總熱量。
  • 減脂飲食:高蛋白+控制碳水脂肪+熱量赤字。重視「吃得精準」,避免肌肉流失的同時創造脂肪燃燒環境。

3. 訓練策略不同

  • 增肌訓練:著重於重量訓練的漸進超負荷,強調訓練強度與肌肉刺激。
  • 減脂訓練:除了重量訓練外,會加入更多有氧或間歇訓練來增加熱量消耗與代謝率。

4. 身體反應不同

  • 增肌期間:體重可能上升,但應以肌肉增加為主,少量脂肪增加是正常現象。
  • 減脂期間:體重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體脂比例的降低,維持肌肉量是重點。

理解兩者的原理,有助於在不同階段做出正確選擇。

項目增肌減脂
熱量攝取熱量盈餘(+200~300 大卡)熱量赤字(-300~500 大卡)
運動重點重訓為主,強度需足夠重訓 + 有氧,強度中等偏高
飲食策略高蛋白、中碳、適量脂肪高蛋白、低中碳、控油控糖
成效目標增加肌肉、提升力量減少體脂、雕塑線條
體重變化小幅上升穩定下降

若能根據自身階段與目標進行安排,不論是聚焦一個目標或同時兼顧,皆能達到良好效果。


我該先增肌還是先減脂?

這是許多健身新手最常遇到的問題:「我現在應該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其實答案並不是絕對的,而是取決於你的身體組成、目標以及訓練經驗

如果你體脂偏高(男性 >20%、女性 >28%):先減脂

高體脂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降低增肌效率,而且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也會下降,容易囤積脂肪。透過減脂不只能改善代謝環境,也能讓日後的增肌更有效率、更乾淨(少長脂肪)。

如果你體脂偏低,肌肉量也不多(偏瘦):先增肌

瘦體型的人熱量攝取不足,若一開始就進入減脂階段,很容易導致肌肉流失,影響基礎代謝與身體線條。此時進行小幅熱量盈餘、搭配系統性的重量訓練,有助於建立肌肉基礎。

如果你是中等體脂、有一定肌肉基礎

可以考慮進行 增肌減脂同步(Body Recomposition)
透過精準控制熱量(接近維持熱量)、高蛋白飲食與高品質訓練安排,身體可以在同時減少脂肪與增加肌肉。這種方式適合初學者或回訓者,但對於進階者效果會遞減。

增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嗎?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對初學者、體脂偏高或重新開始訓練的人來說,更容易達成所謂的「體態重組」(Body Recomposition)目標,即在維持或略減體重的同時增加肌肉、降低體脂。

要成功同時增肌與減脂,需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 控制總熱量攝取:輕微熱量赤字(減脂),但不過度,避免影響肌肉合成。
  2. 高蛋白攝取:每日攝取量達每公斤體重 1.6~2.2 克。
  3. 以重量訓練為核心,搭配適度有氧與足夠休息。

進階訓練者雖較難在同時期大量增肌與減脂,但透過階段性週期安排(如月為單位交錯切換增肌期與減脂期),也能達到理想體態優化的效果。


增肌減脂運動安排|一週訓練計畫

若你的目標是「同時增肌與減脂」,訓練安排上需同時兼顧肌肉刺激能量消耗。建議採取重量訓練為主軸、有氧為輔的方式,有效促進肌肉成長與脂肪代謝。以下是一週七天的訓練建議:

一週訓練菜單安排範例:

星期訓練內容重點說明
上半身推(胸、肩、三頭)+ 20 分鐘中低強度有氧訓練大肌群後加有氧,啟動脂肪燃燒
下半身+核心(臀、腿、核心)專注下肢力量與穩定度,訓練後補充足夠碳水與蛋白質
有氧日(快走、飛輪、有氧間歇)30~40 分鐘促進恢復,同時加強心肺耐力與熱量消耗
上半身拉(背、二頭)+ 15 分鐘跳繩 HIIT重量後加短時間高強度有氧,提高代謝效率
核心+全身循環訓練(壺鈴、TRX、深蹲推舉組合)結合力量與功能性動作,有助肌肉與心肺雙重刺激
有氧間歇訓練(跑步、飛輪交替)25~30 分鐘採高低強度交替方式,提升後燃效應
休息 or 主動恢復(伸展、瑜伽、慢走)讓肌肉休息修復,維持訓練週期的可持續性

運動安排重點建議:

記得安排休息日或低強度活動日
肌肉是在「休息中成長」的,過度訓練會反效果。建議至少一日完整休息或進行主動恢復。

重量訓練 ≥ 每週 3~4 天,優先執行
增肌的核心在於「漸進超負荷」與穩定訓練頻率,因此每週至少三次肌群輪替的重量訓練是關鍵。

有氧安排根據體脂調整強度與頻率

體脂偏高者:每週有氧建議 3~4 次,結合中低強度與間歇式有氧(HIIT)

體脂中低者:每週 2~3 次即可,以維持心肺與熱量消耗為主,避免影響恢復

訓練順序建議:「重訓後再做有氧」
重訓優先能更有效刺激肌肉,有氧放在後面可提升脂肪利用率,避免肌肉分解。

如果你需要更完整的菜單安排、營養建議或課表設計,歡迎加入 Nuli App,現在加入免費試用 14 天,裡面有:

  • 專業教練設計的進階與入門訓練課程
  • 各式燃脂/增肌飲食菜單
  • 社群功能一起打卡、一起進步

讓你的夏季訓練,不再只是漫無目標的努力,而是有方向、有成果的高效轉變。


最有效的增肌減脂飲食策略

運動搭配飲食,才是體態改造的關鍵核心。以下是針對想要同時增肌減脂者的五大飲食原則。

1. 熱量控制不極端

維持輕微熱量赤字(TDEE 減去 200~300 大卡),可有效減脂,同時不會抑制肌肉蛋白質合成。

TDEE 可透過Nuli TDEE計算機估算,建議每週觀察體重與身體組成變化,進行微調。

2. 高蛋白質攝取為基礎

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 1.6~2.2 克蛋白質,平均分布於每日三餐及運動後的補充中。

蛋白質來源建議:

  • 雞蛋、雞胸肉、魚類、豆腐、乳清蛋白
  • 對植物性飲食者,搭配豆類、堅果、全穀補足胺基酸

3. 碳水不是敵人!重訓者不能忽視

重訓與恢復需要肝醣補充。適當攝取複合型碳水:

  • 練前/練後:白飯、糙米、地瓜、香蕉,參考:運動完吃什麼?
  • 其餘時間:蔬菜為主,搭配少量主食

進階者可採用碳循環(Carb Cycling)策略,加強週期燃脂與代謝控制。

4. 控制脂肪攝取但不完全排除

建議總脂肪攝取占每日熱量的 20%~30%,選擇健康油脂來源:

  • 橄欖油、酪梨、堅果、魚油
  • 避免加工反式脂肪與過量飽和脂肪

5. 維持水分與膳食纖維攝取

足夠水分與纖維能提升代謝、促進飽足感與消化:

  • 每日水分攝取約體重(公斤)×30ml
  • 每餐搭配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甜椒等

增肌減脂不只能靠雞胸肉:多元蛋白質讓飲食不無聊

雞胸肉雖是高蛋白低脂首選,但若長期只吃這一種食物,不但營養來源單一,也容易造成飲食疲乏與營養失衡。

以下是可輪替的高蛋白質食材:

食材類型營養特色與建議搭配
雞腿肉稍高脂肪但風味佳,可舒肥食用
魚類(鯖魚、鮭魚)富含 Omega-3,抗發炎又養腦
牛里肌富含鐵與鋅,適合力量訓練者
雞蛋蛋白質完整,適合當早餐與加餐
毛豆/豆腐植物性蛋白好選擇,搭配主食吃更均衡
乳清蛋白粉運動後快速吸收,補充方便

建議每週交錯安排各類蛋白質來源,同時變化烹調方式,如水煮、氣炸、煎煮、涼拌等,提升飲食多樣性與持續性。參考:15種最佳蛋白質推薦

增肌減脂常見的問題

1. 增肌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嗎?

可以,但需搭配正確的策略與條件。增肌減脂同步並不是迷思,尤其對初學者、回訓者、體脂中等的人來說,身體對訓練與營養刺激反應強烈,在熱量接近維持、攝取足夠蛋白質的情況下,有可能一邊燃脂、一邊增加肌肉量。但對進階訓練者來說,變化會較緩慢,需要更精準的飲食控制與訓練安排。

2. 熱量要盈餘還是赤字才能增肌減脂?

熱量應控制在「接近維持」的範圍內。若熱量太多,容易增脂;太少則會影響肌肉合成。建議設定在TDEE(每日總消耗熱量)上下 ±100~200大卡範圍內,並搭配高蛋白攝取(每公斤體重 1.6~2.2g),維持肌肉生長的條件,同時慢慢減少脂肪。Nuli TDEE計算機

3. 重訓和有氧怎麼搭配才不會掉肌肉?

重訓為主、有氧為輔,時間控制在 20~30 分鐘內。要保住肌肉、有效減脂,最重要是持續進行重量訓練。有氧運動安排在重訓之後、或分開時段進行,以中低強度為主。搭配足夠蛋白質與睡眠,就能有效避免肌肉流失。

4. 增肌減脂期間需要吃得非常乾淨嗎?

均衡比極端乾淨更重要。不是非得只吃水煮雞胸與燙青菜。只要總熱量與營養素控制得當,你可以靈活地安排食物種類。建議遵循80%高品質營養、20%彈性進食的原則,更有助於長期執行與心理穩定。

5. 增肌減脂的訓練和飲食要持續多久才看得出成效?

至少 8~12 週才能觀察出穩定變化。身體改變需要時間。增肌減脂的進程通常比單純減脂或增肌更慢,但更加穩健與可持續。建議每 4 週觀察一次體重、體脂、圍度或訓練表現,持續調整方向即可。


只要掌握上述原則,透過科學安排重訓、有氧、營養與恢復,就能有效同時做到增肌與減脂,塑造更強健有線條的體態。

Tags

Team Nuli

Nuli app, Be the better you! 台灣最大的女生健身社群、客製化健身課表、瑜伽伸展課表以及各式美味又健康的食譜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