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減肥效率翻倍!掌握「燃脂心率」與 3 個關鍵數據,別再只是盲目爆汗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在飛輪教室裡跟著音樂踩得滿頭大汗,雙腳痠到發抖,覺得自己今天一定瘦了一圈。但一個月過去了,站上體重計,數字卻紋風不動,甚至大腿變粗了?

其實,飛輪(Spinning)確實是燃脂效率極高的有氧運動,45 分鐘就能消耗 400 到 600 大卡。但許多人減肥失敗的原因,往往在於「無效空踩」或是「練錯區間」。如果你只是單純地把腳踩得飛快,卻忽略了心率監控與儀表板上的數據回饋,那你可能只是在做白工。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教你如何看懂飛輪車上的「密碼」,並精準鎖定你的燃脂心率,讓每一次的踩踏都轉化為燃燒脂肪的能量。


為什麼流汗了卻沒瘦?因為你忽略了「心率」

很多人以為「越累=越瘦」,這其實是減肥路上最大的誤區。脂肪的燃燒需要氧氣參與,如果你的運動強度太高(氣喘吁吁到說不出話),身體會傾向使用「肝醣」作為能量來源,而非脂肪;反之,強度太低(邊騎邊滑手機),則消耗的總熱量太少。

要讓飛輪成為減肥利器,你必須找到那個「剛好」的區間。這時候,我們需要依靠一個客觀指標:心率(Heart Rate)

1. 算出你的最大心率(MHR)

首先,我們要知道身體的極限在哪裡。一個簡單的公式是:

220 – 年齡 = 最大心率(MHR) 例如:如果你 30 歲,你的最大心率約為 190 bpm。

2. 鎖定黃金減脂區間:MHR 的 60%~70%

對於減肥新手或想要「消脂」的人來說,最大心率的 60% 到 70% 是最高效的「燃脂區間(Fat Burning Zone)」。 在這個區間內,身體供氧充足,脂肪參與供能的比例最高。

  • 體感測量(RPE): 如果你沒有心率錶,可以用「說話測試」來判斷。在這個區間騎乘時,你應該感到有點喘,身體微微發熱流汗,但**「仍能夠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不需要換氣」**。
  • 常見錯誤: 很多人一上車就想衝刺,心率直接飆到 85% 以上(無氧區間)。雖然這能練心肺,但對於「燃燒脂肪」來說,這會讓你太快力竭,無法維持足夠的運動時間長度(有氧運動通常需要持續 20-30 分鐘以上才開始高效燃脂)。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一定基礎,想要突破減肥停滯期,單靠低強度的燃脂區間可能不夠。這時我們就需要引入「高強度間歇(HIIT)」,利用心率的瞬間波動來產生「後燃效應」。但在此之前,你得先學會控制手上的工具——飛輪車的儀表板。


拒絕盲騎!看懂飛輪儀表板上的 3 大關鍵數字

知道了目標心率後,問題來了:「我要怎麼知道我現在踩得夠不夠重?夠不夠快?」

這時候,請低下頭看看你的儀表板。飛輪車不像戶外腳踏車受地形影響,它是透過數據來模擬路況。想要精準控制心率,你不能只憑感覺,必須學會解讀以下這三個數字:阻力、轉速、功率

1. 阻力(Resistance / Gear):這是在「爬坡」還是「平地」?

這是最重要的旋鈕!阻力代表了你肌肉需要對抗的力量。

  • 數字解讀: 雖然每台機器的設定不同,但原則很簡單——永遠不要在「零阻力」的狀態下騎車
  • 為什麼這很重要? 許多女生怕腿粗,不敢加阻力,結果變成「空踩」。空踩時,踏板是被慣性帶著轉,你的肌肉根本沒用力,不僅熱量消耗極低,還容易因轉速過快導致屁股彈跳、膝蓋受傷。
  • 操作建議: 即使是平地騎乘(熱身或休息),也要加上一點點阻力,讓腳底感覺到「踏實感」。

2. 轉速(RPM / Cadence):你的雙腳有多快?

RPM 代表每分鐘踏板轉了幾圈。

  • 數字解讀:
    • 爬坡模擬(高阻力): RPM 通常維持在 60~80 之間。這時你會感覺像在爬山,大腿前側和臀部非常有感。
    • 平地衝刺(中低阻力): RPM 維持在 90~110 之間。這是訓練心肺與燃脂的最佳速度。
  • 危險訊號: 如果你的 RPM 超過 120,通常代表阻力太輕了。除非你是專業選手,否則過高的轉速只會增加關節磨損風險。

3. 功率(Watts):最誠實的熱量消耗指標

如果你上的飛輪課比較進階,或是使用像 Keiser 這種高階車種,你會看到「瓦數(Watts)」這個數據。

  • 數字解讀: 瓦數 = 阻力 × 轉速。它代表你「實際輸出的能量」。
  • 應用方式: 這是最不騙人的數字。有時候你覺得累,是因為心情不好或沒睡飽,但瓦數會告訴你實話。如果你的瓦數一直掉,代表你需要增加阻力或加快腳步。想要瘦得快,試著在相同的時間內,慢慢提升你的平均瓦數。

實戰應用:如何利用數據與心率安排飛輪訓練?

現在你已經懂了心率(目標)和儀表板(工具),我們要把它們結合起來,安排一場真正有效的減脂訓練。與其每天漫無目的地踩 40 分鐘,不如嘗試以下兩種策略,讓身體切換成「燃脂機器」。

策略一:LISS 低強度穩態有氧(適合新手、生理期或疲勞時)

如果你的目標是培養運動習慣,或是今天狀態普通,請採用此策略。

  • 設定: 阻力適中,轉速維持在 80-100 RPM。
  • 心率目標: 全程維持在 MHR 的 65% 左右。
  • 執行重點: 重點是「穩定」。不要忽快忽慢,讓身體進入一個穩定的耗氧狀態,持續 40-50 分鐘。這能有效代謝脂肪,且不會造成過度疲勞。

策略二: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適合突破停滯期、時間有限者)

這是飛輪最強大的優勢——利用短時間的高強度爆發,引發「後燃效應(EPOC)」,讓你在運動結束後的 24 小時內持續燃燒熱量。

  • 心率目標: 在衝刺期讓心率飆升到 MHR 的 85%-90%,休息期降回 60%。
  • 30 分鐘菜單範例:
    1. 熱身(5分鐘): 低阻力,RPM 90,心率慢慢拉升。
    2. 衝刺間歇(15分鐘):
      • 衝刺 30 秒: 加重阻力,站起來抽車或坐姿全力衝刺(RPM > 100),心率飆高。
      • 休息 30 秒: 阻力調輕,輕鬆踩(RPM 60-70),讓心率稍微下降。
      • 重複上述循環 15 次。
    3. 冷卻(10分鐘): 慢慢降低阻力和轉速,伸展大腿。

這種練法非常累,但對於頑固脂肪非常有效。看著儀表板上的瓦數在衝刺時瞬間飆高,那種成就感會讓你忘記肌肉的痠痛。

飛輪運動常見的問題

飛輪一次要踩多久才有效?

建議每次 30~45 分鐘。人體在運動前 20 分鐘主要消耗體內醣類,持續運動 30 分鐘後,脂肪參與供能的比例才會大幅提升,達到最佳燃脂效果。

飛輪可以每天騎嗎?

不建議每天進行高強度騎乘。肌肉需要在休息時進行修復與生長,過度訓練容易導致疲勞累積甚至受傷。建議一週安排 3~4 次 飛輪課程,其餘時間搭配伸展、瑜伽或上肢重量訓練。

騎飛輪會瘦哪裡?

減脂是「全身性」的,無法指定只瘦特定部位。但飛輪能顯著緊實下半身線條(大腿前側、後側及臀部),若騎乘時保持核心收緊,也能訓練到腹部肌群,讓腰線更明顯。

飛輪一小時大概騎幾公里?

這取決於你的阻力與轉速設定,一般中等強度下,一小時約可騎 20~25 公里。但建議將重點放在「心率」與「瓦數(功率)」,這兩個指標比單純的里程數更能反映熱量消耗與訓練強度。

飛輪會傷膝蓋嗎?

正確騎乘下,飛輪其實比跑步更護膝,因為它屬於低衝擊運動。若騎完膝蓋痛,通常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坐墊高度太低,導致膝蓋過度彎曲;二是阻力太輕(空踩),導致膝蓋承受不穩定的彈震力。


教練的最後叮嚀:姿勢決定你的線條

最後,我們想補充一點,很多女生騎飛輪最怕「練成壯腿」。其實,只要姿勢正確並搭配適當阻力,飛輪反而能修飾腿部線條。

騎乘時,請隨時檢查:

  • 核心收緊: 不要把身體重量全部壓在手把上,這會讓你的肩膀痠痛,且核心沒練到。
  • 重心後移: 屁股輕輕坐在坐墊最寬處,想像你在做深蹲,用臀部大腿後側的力量下壓,而不只是用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猛踩。
  • 畫圓而非踩踏: 想像腳在畫一個完美的圓,要把踏板「勾回來」,這樣才能練到整條腿的肌肉,線條才會勻稱修長。

飛輪減肥是一場與數據的對話,而不僅僅是體力的消耗。下一次跨上飛輪車時,別急著狂踩,先設定好你的儀表板,戴上心率錶,用聰明的方式,騎出你理想中的好身材吧!

Tags

Nuli Team

Nuli app, Be the better you! 台灣最大的女生健身社群、客製化健身課表、瑜伽伸展課表以及各式美味又健康的食譜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