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減脂領域中,碳循環飲食(Carb Cycling)已經成為許多專業人士和健身愛好者使用的重要策略。這種飲食方法不僅能有效管理體重,還能在保持能量平衡的同時優化身體肌肉組成。然而,真正理解碳循環的精髓,不僅僅在於碳水化合物的調節,更要知道如何巧妙地搭配蛋白質的攝取策略。這篇文章要和你介紹碳循環飲食法,並特別聚焦於蛋白質「動態補充」的概念——即在不同訓練強度的日子裡,策略性地切換蛋白質來源,以達到最佳的肌肉修復與身體恢復效果。
碳循環飲食是什麼?
碳循環飲食是一種策略性調整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飲食計劃。核心理念是在不同日子裡交替高碳、中碳和低碳的攝取量,而非長期維持固定的碳水攝取。這種週期性的變化能夠有效地影響體內激素平衡,特別是胰島素和瘦素等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激素。
減肥不吃澱粉會怎麼樣?碳水化合物對身體的影響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攝入後會被分解為葡萄糖,用於提供即時能量或儲存為肝醣。當我們攝入碳水化合物後,胰島素會上升,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並轉化為能量。同時,高胰島素會抑制脂肪分解,這就是為什麼長期高碳水飲食可能會阻礙你達成減脂目標。
然而,完全避免碳水化合物同樣不利於健康和運動表現。長期的低碳飲食可能導致肝醣儲備不足,影響高強度運動能力,甚至可能引起疲勞、情緒波動和新陳代謝下降等問題。碳循環飲食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誕生的策略。
碳循環飲食怎麼吃?碳循環飲食的原理
根據個人目標和生活習慣,碳循環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
- 每週循環:通常包括5天低碳(減脂期)和2天高碳(重新補充肝醣儲備)的模式。
- 訓練日循環:根據訓練日和休息日來調整碳水攝入,訓練日增加碳水以提供足夠能量,休息日減少碳水以促進脂肪燃燒。
- 長期循環:在較長時間範圍內(如數週或數月)交替實行高碳和低碳階段,通常用於備賽周期或達成特定體能表現目標。
在實施碳循環飲食時,高碳日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通常為每公斤體重2-3克,而低碳日則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5-1克。這些數值可以根據個人代謝率、活動量和身體組成進行調整。
增肌期的碳循環飲食策略:動態補充蛋白質
碳循環飲食中透過高碳日支撐訓練表現、低碳日促進脂肪利用的方式,搭配滾動式的蛋白質選擇,讓整體飲食更符合身體狀態,不僅提升代謝,也讓肌肉更有感成長!
蛋白質動態補充策略基於一個核心概念:身體在不同運動強度和恢復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
高強度訓練日(高碳日):
- 選擇動物性蛋白質
- 利用動物性蛋白質中高BCAA含量和完整胺基酸來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
- 動物性蛋白質的高生物利用度確保在訓練後快速提供氨基酸
- 推薦攝入量:每公斤體重1.8-2.2克蛋白質
- 建議在訓練前後各攝入20-30克蛋白質
- 適合的食物選擇:雞胸肉、魚肉、蛋白粉、低脂牛奶、希臘優格等
忙碌的人,我們推薦補充SAVAS 乳清蛋白和AQUA系列,這些產品富含蛋白質 ,可幫助肌肉快速修復並補充BCAA與其他重要營養素
- SAVAS 乳清蛋白粉
運動完直接泡一杯冰涼乳清,不只補充24g以上優質蛋白質,還有高單位BCAA,支鏈胺基酸BCAA包含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和纈胺酸(valine),有助於啟動訓練續航力。使用天然植物萃取的甜菊醣苷作為甜度來源,低糖無負擔!口味有「可可」與「香草」可以選擇,香濃又順口,每次喝完都有一種在獎勵自己的感覺! - SAVAS AQUA全分離乳清蛋白粉
夏天運動後大爆汗,來一杯「AQUA」酸甜果香碰上極水感乳清,超清爽不膩口,有柳橙和鳳梨兩種口味,口感清爽像運動飲料一樣!喝起來輕盈,其實每杯含有24.6g全分離乳清蛋白+高單位BCAA與多種維生素,不含乳糖又好消化,乳糖不耐者可安心食用。特別推薦給有氧、重訓混合訓練的日子,補水又強身。
明治SAVAS乳清蛋白和AQUA系列都是100%紐西蘭優質乳源,蛋白質純度高,好消化吸收!並且都含有人體四種必備維生素(B2、B6、C、D),獨家均質造粒技術,即溶好冲泡,不結塊不卡粉,雖然是高蛋白粉但沖泡後喝起來就像手搖飲料一樣順口!
休息日或低強度訓練日(低碳日):
- 轉向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
- 供給多種植化素幫助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恢復
- 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在低碳日保持飽腹感
- 推薦攝入量:每公斤體重1.6-1.8克蛋白質
- 適合的食物選擇:豆類、豆腐、扁豆、藜麥、堅果、種子、大豆蛋白粉等
在低碳日可以把蛋白質來源轉向大豆蛋白,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持續穩定補充蛋白質,這裡我們推薦SAVAS 大豆蛋白粉!
這款大豆蛋白粉口感滑順,完全沒有豆渣感,喝起來像飲料卻有25.2g高蛋白,在早餐後或睡前補一杯,幫助控糖又有飽足感。並且使用天然植物萃取的甜菊醣苷作為甜度來源,零糖無負擔。還添加維生素B群與C、D,幫助平常不運動時也能維持良好代謝。
明治SAVAS 大豆蛋白粉使用100%大豆蛋白,並且選用高品質非基改來源大豆,蛋白質純度高,且含有大豆異黃酮,又稱為植物性雌激素,擁有和女性荷爾蒙類似的生理作用,適合需要增肌減脂的女生,不含乳糖,好消化吸收,乳糖不耐者可以安心食用!
碳循環飲食中的蛋白質補充時機
在實施動態蛋白質補充策略時,攝取時機與攝取量一樣重要:
高強度訓練日:
- 訓練前1-2小時:含中等量優質動物性蛋白質(20-25克)和易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餐點
- 訓練後30分鐘內:快速吸收的動物性蛋白質(如SAVAS 乳清蛋白和AQUA系列)25-30克,搭配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
- 睡前:緩釋蛋白質(如酪蛋白)20-30克,幫助夜間肌肉修復
休息日:
- 早餐:中等量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炒蛋或SAVAS 大豆蛋白粉)
- 均勻分配:全天均勻攝入植物性蛋白質,每餐15-20克
- 避免大量一次性攝入,以提高吸收效率
- 注重食物多樣性,確保獲取完整胺基酸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優缺點比較
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在胺基酸組成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存在差異:
動物性蛋白質:
- 通常含有全部必需胺基酸,是「完全蛋白質」
- 富含分支鏈胺基酸(BCAA),特別是白胺酸,對肌肉蛋白質合成非常重要
- 生物利用度高,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 來源包括肉類、魚類、蛋類、乳製品等
- 建議選擇瘦肉與魚類等健康來源,以獲取高品質蛋白與健康脂肪。
植物性蛋白質:
- 單一來源通常缺乏一種或多種必需胺基酸
- BCAA含量相對較低
- 生物利用度較動物性蛋白質低,但透過多樣化攝取可以補充
- 來源包括豆類、堅果、種子、全穀物等
- 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物和植物營養素
- 含有植物性化合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
碳循環飲食常見問題與解答
理論上可以,但完全避免可能會使必需胺基酸攝入不足。建議即使在休息日也攝入少量高質量動物性蛋白質(如雞蛋或希臘優格),或確保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多樣化以覆蓋完整胺基酸。
素食者可以在高強度訓練日增加乳製品(如乳清蛋白、酪蛋白、希臘優格)的攝入,在休息日轉向純植物性來源。純素食者則可以通過調整不同植物蛋白的比例和補充BCAA來實現類似效果。
對於健康個體,短期內適度增加蛋白質攝入通常不會造成問題。然而,長期過量攝入(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可能增加腎臟負擔並影響鈣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動態補充策略有益——它允許身體「休息」並處理代謝廢物。
策略包括:結合互補蛋白質來源(如豆類+穀物)、使用高質量植物性蛋白粉(如SAVAS 大豆蛋白粉)、適量補充BCAA或EAA,以及確保全天分散攝入以最大化利用率。
碳循環飲食結合蛋白質動態補充策略不僅關注「吃什麼」和「吃多少」,更重視「何時吃」和「如何組合」。這種精準的飲食攝取讓我們根據身體不同階段的需求調整營養素攝入,從而加速恢復和提高運動表現。
透過碳循環與蛋白質動態補充的結合,我們能夠充分利用不同食物來源的獨特優勢,在滿足身體需求的同時,也減輕生理系統的壓力,達到真正的營養平衡和健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