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s)是指位於皮膚表層的靜脈血管異常擴張、變長、扭曲,常呈現藍色、紫色或凸起如蚯蚓狀的外觀。
它最常出現在小腿或大腿,因為下肢血液需要克服重力回流到心臟,一旦靜脈瓣膜功能受損,血液容易滯留,造成靜脈壓力升高,進而引發血管擴張。
雖然靜脈曲張在外觀上明顯可見,但它並不只是「美觀問題」,若長期不處理,可能引起腫脹、疼痛、皮膚變色,甚至靜脈潰瘍等併發症。
為什麼會產生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發生與 「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密切相關。
正常情況下,靜脈內的瓣膜就像單向閘門,能防止血液在重力作用下倒流,確保血液順利回流到心臟。然而,當瓣膜因受損、鬆弛或壓力過大而失去密封功能時,血液會在下肢靜脈內滯留,使靜脈壓力升高,長期下來導致血管擴張、彎曲,形成靜脈曲張。
以下是造成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常見原因與詳細解釋:
- 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無論是站一整天的服務業工作者,還是久坐辦公的上班族,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都會減緩下肢血液循環。缺乏小腿肌肉的收縮擠壓,血液容易積存在小腿與腳踝部位,使靜脈壓力長期偏高,增加瓣膜磨損的風險。 - 年齡增長
隨著年紀增加,靜脈血管壁會逐漸失去彈性,瓣膜組織也會變得鬆弛,關閉不完全的情況更容易發生。這就是為什麼靜脈曲張在中老年族群中更常見,即使沒有其他重大疾病,年齡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因素。 - 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靜脈曲張,你的發病機率會比一般人高許多。這與先天的靜脈結構、瓣膜耐用度、血管壁彈性有關。遺傳傾向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病,但在相同生活習慣下,基因易感者更容易提早出現症狀。 - 懷孕
懷孕期間,體內的黃體素與雌激素增加,會使血管壁鬆弛,瓣膜密合度下降。同時,胎兒和子宮的重量增加腹部壓力,壓迫下肢靜脈,減慢血液回流速度。很多孕婦會在懷孕後期出現靜脈曲張,雖然有時在產後會改善,但部分人會留下長期影響。 - 肥胖
過多的體重會額外壓迫下肢靜脈,增加瓣膜承受的壓力。腹部脂肪過多還會阻礙血液從腿部回流到心臟。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瓣膜更容易受損,血管也會因擴張而失去彈性。 - 缺乏運動
小腿肌肉被稱為「第二顆心臟」,每次走路或活動時,小腿肌肉收縮會像幫浦一樣,把血液推回心臟。如果長期缺乏運動,小腿肌肉力量下降,幫浦功能變差,血液更容易在下肢滯留,靜脈曲張就更容易發生或惡化。
靜脈曲張改善方法
靜脈曲張的改善分為日常保養與醫療介入兩大方向:
- 日常保養
- 抬高雙腿:每天抬腿 15~30 分鐘,幫助血液回流。
- 穿彈性襪:壓迫襪可減少血液滯留、緩解腫脹。
- 避免久坐久站:每隔 30 分鐘起身活動或伸展。
- 保持健康體重:減少靜脈負擔。
- 醫療介入
- 硬化劑注射(Sclerotherapy):將藥劑注入病變血管,使其閉合並被吸收。
- 雷射或射頻治療:利用熱能封閉病變靜脈。
- 手術切除:針對嚴重或反覆發作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一定要治療嗎?
不一定。輕度靜脈曲張若沒有症狀(如腫脹、疼痛、皮膚變化),可先透過生活調整與穿彈性襪來控制病情。但若出現以下情況,則建議及早就醫:
- 腳踝或小腿經常腫脹
- 持續疼痛或沉重感
- 皮膚顏色變深或出現濕疹
- 靜脈潰瘍或出血
- 有血栓風險(如突然單腳腫脹、發紅、發熱)
及早治療可以防止病情惡化,並降低併發症風險。
靜脈曲張泡熱水有用嗎?
泡熱水或泡溫泉雖然能暫時放鬆肌肉、舒緩疲勞,但對靜脈曲張並沒有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因熱度使血管擴張,加重血液滯留與腫脹感。
如果想用溫水舒緩,可以選擇 溫熱(37~39℃)且時間不超過 10 分鐘,並在泡腳或泡澡後抬高雙腿,促進血液回流。長時間高溫浸泡應避免,尤其是症狀明顯的人。
預防靜脈曲張的全身性有氧運動與居家肌力訓練
適度運動能強化小腿肌肉泵作用,促進血液回流,減輕靜脈壓力。以下五種運動簡單易行,適合日常練習:
全身有氧運動
1. 游泳
- 好處:水中浮力減輕下肢負擔,避免靜脈壓力過高;全身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改善腿部腫脹與疲勞。
- 做法:每週 2~3 次,每次 20~40 分鐘,依自身耐力調整泳姿與速度。
2. 騎單車(室內或戶外)
- 好處:持續踩踏可活化大腿與小腿肌肉泵,促進下肢血液回流;同時增強心肺耐力。
- 做法:每週 3~4 次,每次 20~30 分鐘,保持均勻呼吸與適中阻力。
3. 瑜伽
- 好處:強化核心肌群、改善姿勢與柔軟度;某些動作(抬腿、倒立、橋式)可輔助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腿部靜脈壓力。
- 做法:選擇針對下肢循環的瑜伽動作,每週 2~3 次,每次 20~40 分鐘。
居家肌力訓練
1. 深蹲(Squats)
- 好處:鍛鍊大腿股四頭肌與臀部肌群,增強下肢力量;刺激小腿肌肉泵,促進血液回流心臟。
- 做法:雙腳與肩同寬,屈膝下蹲至大腿平行地面,再慢慢站起,重複 12~15 次,每組 3 組。
2. 硬舉(Deadlifts)
- 好處:強化臀部、腿後肌群與核心肌力;改善姿勢與下肢血液循環,減少靜脈壓力。
- 做法:雙腳與肩同寬,手持適中重量或水瓶,保持背部直立,臀部向後推,慢慢將重量放低至膝蓋以下,再拉回站直。重複 10~12 次,每組 3 組。
3. 臀橋(Bridge)
- 好處:鍛鍊臀部與大腿後側肌群,啟動下肢肌肉泵,促進靜脈回流;改善腰臀穩定性。
- 做法:仰躺,膝蓋彎曲、雙腳踩地,抬臀至肩膝呈直線,停留 5~10 秒,再慢慢放下。重複 12~15 次,每組 3 組。
4. 弓箭步蹲(Lunges)
- 好處:加強大腿與臀部力量,促進腿部肌肉泵運作;改善平衡與下肢穩定性。
- 做法:雙腳前後站立,前腿屈膝 90 度、後腿膝蓋接近地面,再站回起始姿勢,左右腿交替,每腿 10~12 次,每組 3 組。
5. 空中腳踏車(Bicycle Crunch)
- 好處:鍛鍊核心與腹肌群,協助下肢血液回流;同時改善腰腹穩定性與循環。
- 做法:仰躺,雙腿抬起模仿踩單車動作,肘部交替碰膝,每次 30~60 秒,重複 2~3 組。
小提醒:以上運動適用於預防靜脈曲張或輕微靜脈曲張的人,如果靜脈曲張的情形較為嚴重,還是需要先諮詢過醫生再開始運動哦!
不確定動作怎麼做的人,可以加入Nuli App,多達500多種課表可以選擇,還有健身教練影片解析教你正確的動作,不滿意隨時取消,現在加入免費試用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