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IT是什麼?
HIIT,全名是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中文翻譯為「高強度間歇訓練」,是一種交替進行「高強度運動」與「短暫休息」的訓練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在短時間內讓身體進入高負荷的運動狀態,接著給予極短的休息,再進入下一組運動。這樣的訓練結構可以提升心肺功能、燃燒更多熱量,甚至在運動後繼續燃脂(後燃效應)。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常見結構
一個典型的 HIIT 訓練會包含以下元素:
- 高強度區間:例如 30 秒快速深蹲跳、衝刺跑、波比跳等。
- 休息區間:例如 15~30 秒的靜止休息或低強度動作(如原地走路)。
- 總時長:通常 10~30 分鐘,視個人狀況而定。
範例:
- 跑步 30 秒(衝刺)
- 慢走 30 秒(恢復)
- 重複 10~15 回合
HIIT 跟 Tabata 有什麼不同?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與 Tabata 都屬於間歇式訓練,但Tabata 是 HIIT 的一種形式,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結構固定與否」以及「強度與時間比」。
- HIIT 是泛指一種訓練方式,時間長短與強度安排可以彈性設計,例如 30 秒運動+30 秒休息,或 45 秒運動+15 秒休息等。
- Tabata 則是一種非常嚴格的 HIIT 結構,固定為 20 秒高強度運動+10 秒休息,共 8 回合(4 分鐘),強調「短時間內極限爆發」。
簡單來說:Tabata 是規律且強度極高的 HIIT,適合已有基礎、追求極限挑戰者;而 HIIT 適合更多族群、變化彈性更高。
參考影片:10個減脂必練的居家有氧動作
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好處:為什麼它被稱為最有效率的訓練?
1. 有效燃脂、提高代謝
HIIT 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燃脂效率高」。由於訓練期間會進入高強度區間,身體需大量能量支援運動過程,導致熱量消耗迅速上升。此外,HIIT 還能產生「後燃效應」(EPOC, 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意思是:運動結束後,身體仍需額外的氧氣與能量進行恢復與修復,從而持續消耗熱量數小時甚至達 24 小時。
也就是說,你在訓練結束後,身體還在「默默燃脂」,這是一般穩定有氧(如快走、慢跑)無法達成的效益。
2. 節省時間
許多人認為燃脂就得跑步一小時、做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但 HIIT 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短時間內達到接近或超越長時間訓練的效果。
多數 HIIT 訓練只需 15~30 分鐘,甚至有些短到只有 7~10 分鐘,就能讓心率飆升、肌肉參與大量工作,達到燃脂、增心肺的目的。這對上班族、家中育兒者或時間有限的現代人來說,非常實用。
3. 增強心肺與耐力
HIIT 訓練不僅燃脂,也能顯著提升心肺功能、耐力與爆發力。
高強度的間歇刺激會不斷讓心跳進出高峰,強迫心臟與肺部學會「更有效率地供氧與恢復」,這對日常生活中的走樓梯、爬坡、長時間活動等,都有直接幫助。
研究也顯示,持續數週的 HIIT 訓練可明顯提升最大攝氧量(VO₂ max),這是評估心肺健康的關鍵指標。
4. 不需器材、彈性高
HIIT 訓練的一大魅力就是自由度高。你幾乎可以不用任何器材,只靠身體自重(bodyweight)進行完整訓練。常見的動作如波比跳、登山者、開合跳、高抬腿跑、深蹲跳等,全都可以在客廳、陽台或房間內完成。
而且你可以根據目標自由設計訓練強度(例如:20秒動作+10秒休息),動作組合可以針對不同肌群(腿、核心、上肢)進行變化,靈活度與可塑性極高。
5. 保留肌肉量
許多人擔心在減脂過程中,會流失肌肉,但 HIIT 不同於長時間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長跑),因為它包含了短時間高強度的肌肉參與與爆發力訓練,能保留甚至刺激肌肉增長。
研究顯示,HIIT 對於提升下肢力量、核心穩定度及整體肌肉張力都有正向效果。若搭配阻力訓練動作(如伏地挺身、深蹲、硬舉變化),更能有效保住肌肉量,在燃脂的同時打造更緊實、結實的身形。
參考文章:如何選擇最有感的減肥有氧?有氧運動熱量消耗比較、網紅最愛的有氧運動介紹|高強度間歇HIIT、Tabata、拳擊有氧、慢跑、飛輪
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常見動作
1. 波比跳(Burpee)
動作說明:
結合深蹲、伏地挺身與跳躍的全身動作。從站立開始 → 深蹲 → 手撐地 → 腿往後蹬成伏地挺身姿勢 → 再跳回蹲姿 → 起身跳躍並雙手舉高。
訓練重點:
提升心肺功能、強化核心與全身爆發力,同時燃脂效率極高。
建議時間:
每次 20~30 秒,或重複 8~12 次。
2. 開合跳(Jumping Jack)
動作說明:
雙腳併攏站立,雙手自然下垂,跳躍時雙腳向外開、同時雙手舉高過頭,再跳回原始站姿。
訓練重點:
提升心率,有氧熱身首選,訓練下肢協調與肩膀靈活度。
建議時間:
每次 30~45 秒,可做為 HIIT 的暖身或休息區段動作。
3. 登山者(Mountain Climber)
動作說明:
從伏地挺身的高撐姿勢開始,像爬山一樣交替快速將膝蓋向胸部靠近,保持核心收緊、背部打直。
訓練重點:
強化核心穩定度、肩膀與下肢爆發力,同時提高心肺負荷。
建議時間:
每次 20~40 秒,保持節奏穩定且速度快。
4. 高抬腿跑(High Knees)
動作說明:
原地快跑的變化版,將膝蓋抬高至腰部高度以上,雙手可擺動協助節奏,也可前舉作為膝蓋目標。
訓練重點:
強化心肺耐力、腿部力量、核心控制,能快速提升心跳率。
建議時間:
每次 20~30 秒,追求節奏感與爆發力。
5. 深蹲跳(Jump Squat)
動作說明:
從標準深蹲起始姿勢下蹲(臀部向後、膝蓋不超過腳尖),接著用力向上跳起,落地後直接進入下一次深蹲。
訓練重點:
訓練大腿、臀部與小腿爆發力,提升下肢肌耐力與心肺負荷。
建議時間:
每次 10~15 次,或間歇計時 20~30 秒。
不確定動作對不對的人,可以加入Nuli App!Nuli APP上有滿滿的影片教學,還有多達500多種的課表,不論你今天想練蜜桃臀、打造夏日美背還是練出完美人魚線,通通能在Nuli App上找到!還有超多增肌減脂的飲食營養食譜可以參考。立刻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