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是人體最重要的承重關節之一,每天走路、上下樓梯、跑步、蹲下都需要它的支撐。許多人一旦出現膝蓋痛,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骨頭出問題了?」其實,大部分膝蓋疼痛並不一定是關節磨損,而是來自於 肌肉無力、關節不穩定或姿勢不良。透過適當的運動與訓練,膝蓋痛往往能大幅改善。
為什麼會膝蓋痛?膝蓋痛有哪些原因?
膝蓋是全身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之一,結構包含 股骨、脛骨、髕骨 以及周圍的韌帶、半月板與肌肉。因為膝蓋每天都要承受走路、上下樓梯、跑跳甚至體重的壓力,所以稍有失衡或肌肉不足,就可能引發疼痛。常見原因包括:
- 肌肉無力或失衡
- 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負責伸直膝蓋,後側的腿後肌群與臀部肌肉則負責穩定與伸展。若股四頭肌、腿後肌或臀部肌群長期無力,會讓膝蓋缺乏穩定支撐,導致軟骨或韌帶承受過大的壓力。
- 例如: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的人,容易因大腿與臀部肌肉退化而產生膝蓋痠痛。
- 過度使用
- 長時間跑步、爬山、上下樓梯,或是重複性動作(如籃球跳躍、馬拉松訓練),會讓膝蓋關節持續承受衝擊。
- 當休息不足、肌肉疲勞時,軟組織容易發炎,引起疼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跑者在訓練後常抱怨「膝蓋卡卡」。
- 姿勢不良
- 運動或走路時,若膝蓋向內傾(俗稱「X 型腿」)、骨盆不穩定或足弓塌陷,會導致膝蓋軌跡偏移,增加磨損風險。
- 例如:深蹲時膝蓋內扣,不僅大腿外側壓力加大,也會讓髕骨在股骨滑動時不順暢。
- 退化或受傷
-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會逐漸磨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進而產生慢性膝蓋痛。
- 運動中扭傷、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也可能造成急性或長期的疼痛。
👉 簡單來說,膝蓋痛常不是「單一原因」,而是 肌肉無力 + 使用方式不當 + 年齡或受傷 的綜合作用。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是什麼?有哪些症狀?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最常見的膝蓋疼痛類型之一,特別常出現在運動族群,因此又被稱為 跑者膝(Runner’s Knee)。
主要特徵
- 疼痛位置:多出現在膝蓋前方、髕骨(膝蓋骨)周圍,甚至深層。
- 活動時加劇:特別是上下樓梯、蹲下、跑步、長時間騎腳踏車後,疼痛會更明顯。
- 靜態後疼痛:久坐後突然起身,會感覺膝蓋僵硬或刺痛。
- 聲音與摩擦感:有些人活動膝蓋時會聽到「喀喀聲」或感覺髕骨在摩擦。
造成原因
- 肌肉無力:股四頭肌(尤其是股內斜肌)和臀部肌群不足,會讓髕骨在股骨滑動時失去正確軌道。
- 骨盆或下肢排列問題:骨盆前傾、膝蓋內扣、足弓塌陷等,都會讓膝蓋承受額外壓力。
- 過度使用:長時間的跑步或深蹲動作,會加劇髕骨與股骨的摩擦,導致疼痛。
日常案例
許多跑者在比賽後,常抱怨「下樓梯比上樓梯更痛」;辦公室久坐族起身時,會覺得膝蓋卡住或發緊,這些都可能與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有關。
👉 總結來說,PFPS 雖然常見,但透過 強化股四頭肌、臀部肌群與改善動作模式,大部分的人都能改善甚至完全痊癒。
改善膝蓋痛的運動
膝蓋痛不代表只能休息不動,事實上,適度訓練能強化膝關節周圍肌肉,讓疼痛減輕並恢復穩定性。以下提供 四大方向的訓練,每一項都包含:訓練肌群、做法、注意事項、常見錯誤。
1. 腿部伸展 —— 放鬆緊繃肌群
(1)股四頭肌伸展
- 訓練肌群:大腿前側(股四頭肌)
- 做法:
- 站立,單手扶牆保持平衡。
- 另一手抓住同側腳踝,將腳跟拉向臀部。
- 保持膝蓋併攏,大腿向後伸展。
- 維持 20–30 秒,換邊。
- 注意事項:不要過度拱腰,核心要收緊。
- 常見錯誤:膝蓋打開過大,或身體前傾。
(2)腿後肌群伸展
- 訓練肌群:大腿後側(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 做法:
- 坐在地上,雙腿伸直。
- 上身慢慢往前傾,用手碰腳尖。
- 感覺腿後側拉伸即可。
- 注意事項:保持背部直立,不要駝背過度壓迫腰椎。
- 常見錯誤:為了碰到腳尖而拱腰,反而失去效果。
2. 腿部肌力強化 —— 穩固膝關節
(1)直腿抬舉(Straight Leg Raise)
- 訓練肌群:股四頭肌(尤其股內斜肌)
- 做法:
- 平躺在地,一條腿彎曲踩地,另一條腿伸直。
- 將伸直的腿慢慢抬高至與彎曲腿同高。
- 停留 2–3 秒,再慢慢放下。
- 注意事項:動作要慢,避免借力。
- 常見錯誤:腰部離地、快速甩腿。
(2)臀橋(Glute Bridge)

- 訓練肌群:臀大肌、腿後肌群、核心
- 做法:
- 平躺,雙腳屈膝踩地。
- 收緊核心與臀部,將臀部往上抬至大腿與身體呈一直線。
- 停留 2 秒後慢慢放下。
- 注意事項:避免腰椎過度拱起。
- 常見錯誤:用腰而非臀部發力,膝蓋外開過大。
3. 平衡訓練 —— 提升膝關節穩定
(1)單腳站立
- 訓練肌群:核心、臀部、小腿肌群
- 做法:
- 單腳站立,另一腳微微抬起。
- 保持平衡 30 秒,可逐漸延長時間。
- 進階版:閉眼或站在不穩定的墊子上。
- 注意事項:保持身體直立,核心收緊。
- 常見錯誤:身體左右晃動過大,用手亂揮保持平衡。
4. 核心與髖部強化 —— 減少膝蓋壓力
(1)蚌式開合(Clamshell)

- 訓練肌群:臀中肌、臀小肌(穩定骨盆,減少膝蓋內扣)
- 做法:
- 側躺,膝蓋彎曲 90 度,雙腳併攏。
- 上側膝蓋向上打開,保持雙腳不分開。
- 停留 2 秒,慢慢放下。
- 注意事項:骨盆保持穩定,不要翻轉。
- 常見錯誤:用腰部或身體晃動代償。
(2)平板支撐(Plank)

- 訓練肌群:核心肌群(腹直肌、腹橫肌、臀部)
- 做法:
- 前臂撐地,身體呈一直線。
- 保持 20–60 秒,視個人能力調整。
- 注意事項:避免腰部塌陷或臀部過高。
- 常見錯誤:只靠肩膀或腰發力,忽略核心。
不確定動作對不對的人,可以加入Nuli App!Nuli APP上有滿滿的影片教學,還有多達500多種的課表,不論你今天想練蜜桃臀、打造夏日美背還是練出完美人魚線,通通能在Nuli App上找到!還有超多增肌減脂的飲食營養食譜可以參考。

膝蓋痛往往不是「年紀大」的專屬問題,而是來自於 肌肉無力與關節不穩定。透過腿部伸展、肌力強化、平衡訓練以及核心與髖部的加強,不僅能改善膝蓋疼痛,還能預防退化、保護關節。
👉 如果膝蓋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日常生活中,只要循序漸進地做這些運動,就能讓膝蓋更穩定,走得更久、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