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性健身的風潮席捲,有越來越多女性想挑戰更高難度的運動項目以及突破自我極限。「引體向上」儼然成為許多女孩的目標之一!
首先來了解:為何女性做到引體向上相較不容易呢?
依研究顯示出,以男女天生肌力差異而言,女生上半身平均肌力佔男生的40%-60 %;女生下半身平均肌力佔男生的70%-75 %。由此明顯可見,兩性在下肢肌力較接近,上肢肌力差異較為懸殊!也就是說,有較高比例的男性能夠在沒有訓練的狀態下即完成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女性則要經過較多的後天鍛煉才較有機會做到完整的伏地挺身以及無輔助的引體向上動作。這絕不意味著女性沒有辦法做到!
為什麼女生也要練引體向上?引體向上好處
許多女生在健身時會偏好下半身訓練,忽略了上半身尤其是背部與手臂的力量發展。然而,引體向上(Pull-Up)是一個能夠全面強化上半身,提升肌肉線條與核心穩定度的重要訓練動作。
對女性來說,引體向上的好處包括:
- 改善體態與駝背問題:長時間久坐辦公或滑手機容易導致圓肩駝背,引體向上可以強化背部肌群,使肩胛骨更穩定,拉直上半身線條。
- 雕塑上半身線條:與其靠減脂來瘦手臂,不如強化手臂與背肌線條,讓上半身更緊實有型。
- 強化核心與手臂力量:不只是背部,完成引體向上需要動員核心穩定與手臂發力,能有效提升全身協調性。
- 建立自信與掌控感:從「完全拉不起來」到「可以自己拉上去」,過程中的突破將大大提升對自己身體的信心。
引體向上不只是男生的專利,女生練起來同樣帥氣又實用。
引體向上練哪裡?引體向上訓練肌群
引體向上主要訓練肌群
1. 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
引體向上最主要訓練的肌群。這塊肌肉位在背部兩側,參與手臂下拉與靠近身體的動作,長期訓練可以讓背部呈現「倒V」形。
2. 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位於上臂前側,是拉的動作中最常被啟動的手臂肌群。尤其在寬握或窄握引體向上時,會有不同程度的參與。
3. 菱形肌(Rhomboids)與中下斜方肌(Trapezius, middle/lower fibers)
這些肌群控制肩胛骨的穩定與內收,是讓肩膀穩定、拉得乾淨有力的關鍵。
引體向上輔助與穩定肌群
1. 圓肌(Teres Major & Minor)與棘下肌(Infraspinatus)
這些肩膀後側的小肌群參與肩部外旋與穩定,幫助你在引體向上時控制手臂角度。
2. 肱橈肌(Brachioradialis)與前臂肌群
協助手肘彎曲與抓握槓桿,是維持懸吊姿勢與發力的重要基礎肌群。
3. 腹部核心肌群
引體向上時,若要避免身體晃動與過度拱腰,核心肌群(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橫肌)會啟動來穩定軀幹。
女生如何開始訓練背部、達到引體向上呢?
透過專項化以及高頻率鍛鍊,女性有極大潛能可以發展更強壯的上肢,也絕對有機會將自體重量拉起,享受他人稱羨與驚嘆的目光。每個人都是歷經一番寒徹骨,才能從弱弱的輔助式訓練,到能完整的拉起10下的徒手引體向上,甚至能做到進階的變化型動作。
引體向上需要的不只是力量,還包含動作控制、核心穩定與身體比例(體重越低,越容易完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向同時進行:
1. 背肌基礎訓練
從啞鈴划船、槓鈴划船、拉繩下拉(Lat Pulldown)等器械或自由重量開始,先強化闊背肌與肩胛控制,建立基本的背部發力能力。
2. 練習肩胛控制
初學者容易「聳肩硬拉」,應該練習肩胛骨內收與穩定動作,例如肩胛下壓、吊掛時控制肩胛骨向下與後夾。
3. 進行體重控制
若體脂過高、體重偏重,即使肌力足夠也不易完成引體向上,建議配合飲食與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提高力量體重比。
4. 練習懸掛與負重離心
先學會吊在橫桿上(懸吊),訓練握力與背部肌群啟動。再進階進行「負重離心」:先從上方位置開始,慢慢控制下降,讓肌肉習慣控制體重。
為什麼練了很久引體向上還是做不起來?
這是許多女生的共同問題,可能原因包括:
- 動作控制不足:只是硬拉手臂,忽略肩胛骨與核心的啟動。
- 力量分布不平衡:背部力量還不夠強,手臂與前臂先疲勞。
- 訓練頻率過低:每週練一次效果不明顯,建議每週至少練 2~3 次針對性訓練。
- 沒有循序漸進:一開始就硬拉整體體重容易挫折,應該先從輔助與負重離心開始。
解法就是「降低難度但持續訓練」,透過輔助與分解式練習,慢慢將力量與動作感建立起來。
引體向上輔助方法:彈力帶、引體向上輔助機
由於多數女生一開始無法做出完整一個引體向上,因此可以透過輔助工具循序漸進地練習:
- 彈力帶輔助
將彈力帶掛在引體向上橫桿上,腳或膝蓋踩住彈力帶,由彈力提供「向上支撐力」,幫助你完成拉起動作。可依照力量需求選擇不同阻力的彈力帶。
- 引體向上輔助機(Assisted Pull-Up Machine)
這類器材多見於健身房,可設定反向配重來減輕體重,模擬引體向上的動作軌跡,逐漸訓練力量。
- 跳起來+控制下降
站在箱子上、跳上橫桿的最高點,然後緩慢控制下降,這種「離心」練法是訓練肌肉控制的有效方法。
正手和反手引體向上有什麼區別?
正手引體向上(Overhand / Pronated Grip)
- 握法:手背朝向自己,手心朝外。
- 訓練重點:
- 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
- 斜方肌中下部(Trapezius)
- 肩胛穩定肌群(如菱形肌、棘下肌)
- 二頭肌為輔助發力
- 難度感受:通常比反手難,因為需要更多背部發力與肩胛控制。
- 適合目標:想強化背部力量、肩胛控制、訓練標準引體向上的人。
反手引體向上(Underhand / Supinated Grip,又叫下拉式)
- 握法:手心朝向自己,手背朝外。
- 訓練重點:
- 二頭肌(Biceps Brachii)參與度高
- 闊背肌也參與,但負擔稍低於正手
- 前臂肌群負荷較高
- 難度感受:許多人覺得比較輕鬆,因為二頭肌參與更多。
- 適合目標:初學者想先感受引體向上、或針對手臂強化者。
正手、反手引體向上比較
類型 | 正手引體向上 | 反手引體向上 |
---|---|---|
握法 | 手心朝外(掌背朝自己) | 手心朝內(掌心朝自己) |
難度 | 較高 | 較低 |
主力肌群 | 背部肌群為主 | 二頭肌與背肌並重 |
初學適應度 | 初期較難上手 | 比較容易入門 |
運動轉化 | 較接近運動功能需求 | 偏向手臂發力練習 |
健身房訓練引體向上器材有哪些?
若你在健身房訓練,可以善用下列設備輔助你進步:
- 引體向上輔助機:具備重量調整機構的機器,最適合新手從 1 次都拉不起來的狀態開始。
- 彈力帶+引體向上架:自由訓練者可用彈力帶輔助。
- 拉背下拉機(Lat Pulldown):模擬引體向上的肌群發力方式,是初學者打底用的器械。
- 滑輪划船器、T槓划船:進一步強化背肌與肩胛骨控制力。
- 單槓/懸吊架:進行懸吊訓練、負重下放等練習,最貼近真實動作。
引體向上訓練課表:
- 目標族群: 想加強上肢的人(初中階or進階) 並以 引體向上為目標的族群
- 訓練頻率:一週鍛煉至少三次或五次,課表中加強背部肌群&手部肌力
- 持續時間:45-55分鐘
- 器材:啞鈴、單槓、滑輪機、史密斯機、翹臀圈
Day1:背肌訓練
訓練動作:
- 動作一:輔助引體向上(窄握)3組x6下
- 動作二:離心引體向上(窄握)2組x4下
- 動作三:滑輪寬握下拉 4組x15下
- 動作四:繩索直臂下拉 3組x15下
- 動作五:坐姿窄握划船 3組x15下
- 動作六:滑輪站姿單手划船(右/左)15下
- 動作七:繩索臉拉 15下
- 動作八:啞鈴二頭彎舉 15下
不確定動作怎麼做的人,可以加入Nuli App,多達500多種課表可以選擇,還有健身教練影片解析教你正確的動作,不滿意隨時取消,現在加入免費試用28天!
Day2:胸肌、背肌訓練
訓練動作:
- 動作一:輔助引體向上(窄握)3組x6下
- 動作二:離心引體向上(窄握)2組x4下
- 動作三:站姿單手划船(右/左)15下
- 動作四:滑輪站姿寬握划船 15下
- 動作五:跪姿繩索下拉 15下
循環訓練(3個循環)
- 循環動作一:啞鈴上斜臥推 15下
- 循環動作二:啞鈴上斜飛鳥 15下
- 循環動作三:啞鈴上斜窄握胸推 15下
- 循環動作四:上斜伏地挺身 15下
引體向上完整課表共4週,每週有3練或5練兩個選擇,邀請對健身已經有基礎、想要訓練背肌者可以挑戰!
女生引體向上常見的問題
可以的!一開始可以從輔助訓練開始,例如使用彈力帶、輔助機,或是進行負重離心(從頂端慢慢放下),這些都是有效的入門方式。
雖然兩者都訓練闊背肌,但拉背下拉是坐姿且軌跡固定,較容易控制。引體向上需要更多核心與穩定肌群參與,無法完全取代,但可作為輔助訓練。
握力不足是正常現象,隨著訓練進行,手部肌肉會逐漸適應。可使用護手套、止滑粉或加強握力訓練,降低不適。
有的!即使只能做少量,只要漸進增加次數、控制動作質量,仍然可以有效進步。可以搭配其他輔助組來完成訓練總量。
正手(手背朝自己)更能訓練背肌,反手(手心朝自己)則偏向訓練肱二頭肌。建議正手為主,更能提升背部力量與肩胛穩定。
當你使用輔助彈力帶或輔助機時,能做超過 8~10 下穩定動作,就可以考慮降低輔助程度,逐步向無輔助過渡。
不用特別分開練手臂,引體向上會自然訓練到手臂肌群,建議專注於背肌與肩胛控制,同時進行核心與整體力量提升。
這代表你的肩胛肌群控制不夠,建議加入肩胛下壓訓練、肩胛控制的划船類動作,改善動作路徑與穩定度。
是的,引體向上需克服自身體重,體重越輕、相對力量越高,完成的難度就越低。因此適度減脂、提升肌力能明顯提升表現。
這取決於起點與訓練頻率,平均來說,如果每週練習2~3次、搭配正確輔助訓練與飲食控制,3~6 個月內有機會成功完成第一下。
